紫砂入门十讲:第十讲紫砂壶的鉴别与收藏(八)

福建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紫砂陶在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中,有过几起几落,它的兴盛、发展,与社会的承平状态和文化人的积极参与联系在一起,明万历后期、清康熙乾隆时代如此,19世纪初期陈曼生等人的积极参与也是如此。在摈弃了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的大一统的集体生产形式后,经济体制的转型和社会环境的改善,紫砂陶的创作和生产又朝着几百年自然选择的经济秩序上回归,古老的手工行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

紫砂入门十讲:第十讲紫砂壶的鉴别与收藏(八)

紫砂陶在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中,有过几起几落,它的兴盛、发展,与社会的承平状态和文化人的积极参与联系在一起,明万历后期、清康熙乾隆时代如此,19世纪初期陈曼生等人的积极参与也是如此。在摈弃了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的大一统的集体生产形式后,经济体制的转型和社会环境的改善,紫砂陶的创作和生产又朝着几百年自然选择的经济秩序上回归,古老的手工行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

几乎所有的传统民间工艺在现代化进程中都遭遇了生存困境,相比之下,紫砂陶的欣欣向荣、生存状况充满活力无疑是个另类,茶文化的升温带动了紫砂艺术的受众越来越多,喜好紫砂壶、紫砂雕塑和其他门类的产品(如文房雅玩、花盆)的队伍日渐扩大。

但是在不断升温的紫砂热面前,紫砂陶面临的挑战和遭遇及困惑,并不因它的走红而丝毫减弱,它隐藏着的深层次问题,让许多有识之士为之担忧。

紫砂入门十讲:第十讲紫砂壶的鉴别与收藏(八)

有人说过:生产不仅为需要提供材料,而且它也为材料提供需要。艺术家为消费者生产作品,同时也为作品造就消费者。创作主体的技艺提高与受众欣赏水平的提高,是紫砂陶艺繁荣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最重要的元素。在传统审美观念遭遇极大挑战的今天,在追求感官刺激的当下,紫砂陶素面素心的工艺也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作品和产品,充满了浮泛之气,极尽哗众取巧之能事,以庸俗的装饰来媚俗世人。更令人扼腕的是,商品利益的驱动,现代工业手段对紫砂陶的伤害日益明显,这些手段逐渐侵蚀、改变了民间工艺的内涵,原本质朴的气息面临着被摒弃或变质的境地。它带给人们的素朴的感觉越来越脆弱,这些都是当代手工艺人一种浮躁的急功近利的体现。

长期以来,农业经济低下的生产力,知识产权意识的缺失,紫砂仿制假冒并不为奇,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理念的加强,市场经济秩序的确立和完善,对紫砂陶的知识产权的维护和尊重,是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时至今日,一些新品面世,一旦有市场价值,立刻就会被仿冒,以低廉的成本和代用的紫砂泥,粗制滥造出大量“名家”作品或其造型,低价倾销,从而败坏了整个紫砂行业的声誉,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还有较高水准的仿冒,几于乱真,带来的破坏更严重。因此一些深受其害的产权人不敢公布自己作品的图片,甚至害怕见诸传媒,担心受到更大的伤害。紫砂知识产权的大量被侵犯,既是受利益的驱使,不遵从游戏规则,从深层次说,更缘于从业人员创新意识的整体淡化。

紫砂入门十讲:第十讲紫砂壶的鉴别与收藏(八)

近几十年来,通过创新而成经典之作的数量太少,许多民间艺人看重的是对传统作品外表器型的临摹或仿制,不在材质的充分利用和工艺的点、线、面上下工夫,更忽视文化创新。即便在标榜为“创新”的数不胜数的作品中,也往往以标新为目的,在纯粹的形式变化上做文章,而不是以提供新的审美经验为终极目标。这是一个误区。变异并不等于创新,因为标新立异的东西并不都具有美的本质,没有审美要素的创作都只能是怪胎而非艺术孕育,只有在美的范畴内的形式追求才有意义。这个既简明又深刻的道理,几乎一直没有引起我们的紫砂艺人和爱好者足够的重视。

在这方面,一些商业化的炒作助长了浮躁的心态,利用报纸电视等现代传媒大肆炒作,例如有人将许多年前旅游市场见光即叫的蟋蟀原理,应用于紫砂制作上,大吹大擂,美其名曰创新,一只像样的都做不好,却弄出几百一大摊,用规模效应的由头爆炒,台湾某些造假者在近造之壶上仿冒已故的近、当代书画名家的题刻书铭,利用在权威博物馆展览的名誉作宣传,然后待价而沽;个别艺人,无暇作壶,手不沾泥,却到处以壶展销,薄种广收,高价销售,在商业利益面前迷失了自我…

本文节选自《紫砂入门十讲》,作者:徐秀棠,山谷,文字由福建白茶网录入,图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xueyuan/chaju/5890

(0)
上一篇 2018-03-20 09:13
下一篇 2018-03-21 16:40
中国茶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