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家驹:漫话普洱茶

福建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邹家驹:漫话普洱茶
  普洱茶以无与伦比的醇厚香韵,历经千百年沧桑变迁,适逢盛世年华,在海内外茶人的共同推动下,终于绽放出了惊世灿烂。
 
  邹家驹先生在福建白茶网行业工作几十年,是蜚声国内外著名的普洱茶专家,曾两任云南省茶叶协会会长。可在云南茶界,长期以来,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将他称为捍卫普洱茶的卫道士。有人骂他是一个疯子,一个麻烦制造者。在众生狂热的普洱潮中,仿如一个只身孤影的斗士,默默捍卫着普洱茶的未来。 
邹家驹:漫话普洱茶
  2014年,当市场出现危机,我们不妨冷静思考他在过去针对“普洱神话”的一些观点,或许能再给我们一些启发。
 
  一.当今普洱茶市场的一些弊端:
 
  1.普洱茶的定义是,云南大叶种,晒青,后发酵。“生茶”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普洱茶,但未变之前自然属于“晒青绿茶”,与其他绿茶相比,这种茶不适宜多饮。
 
  2.近两年,个别港台茶商炒作“干仓储存”概念,其实纯干仓就等于纯废茶!干仓储存违背基本原理,普洱茶的陈化过程来源于微生物的作用,没有水分是不可能的,炒作这种伪概念属于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邹家驹:漫话普洱茶
  3.有人想创造出一个普洱茶与时间陈化的标准口感,这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普洱茶是善变的,同样的茶叶,存放环境不同,变化完全不同。同一品种就是同一地区存放,加工方法不同,发酵程度不同,保管方法不同,环境不同,陈化程度不同,口感也会不同。
 
  4.世上的事也真绝,烘青茶新上市时,汤青味甜香高,不苦涩;晒青茶新时,既苦又涩。存放陈旧后,事物却走到了自己的反面。晒青随着岁月的推移,苦涩会渐渐消失,转化出醇滑甘厚有一股活力,而陈旧烘青茶不但苦不堪言,而且涩显舌苔,燥扰喉管。或许烘干机的火,能够在茶体中一直保留下来.
 
  5.普洱茶陈化转醇,需要条索粗壮肥硕,味酽涩重发育全的叶子。一路存放下来,壮实的耐放,香港的老茶人都懂这个道理。站在绿茶的立场,粗枝大叶有失雅致,口感粗糙涩麻,刺激喉头,但普洱茶追求醇和,醇从涩来,陈化得当,越涩越醇.如同酿造葡萄酒,使用葡萄太甜,也不出“醇”。必须用苦涩味极重的才可以。云南大叶种茶在自然演化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通过后发酵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独特价值。
邹家驹:漫话普洱茶
  二.从历史中吸取经验
 
  1.早期普洱茶入港后,都在“地仓”存放。姚记茶行的姚老头在香港有十多个存茶地点,或租或买,全部是大楼的地层。仓里各类新老茶混杂堆放,库房里没有缸罐器皿,没有空调更没有除湿机,一切依自然而然。这些仓库经过多年的藏茶,已经形成了如茅台酒窖的原理,得以形成陈年普洱特有的老茶香。
 
  2.20世纪80年代后期,云南省茶叶公司曾以一分钱每平米的租金,把昆明所有的防空洞都租下来,一口气进了3000吨茶叶,当时还作为政府媒体宣扬的“军转民”典范,结果不成功。后来,又在宜良茶厂花了几百万改造仓库,仍然不成功。原因都是培养不出使普洱茶成功转化的“优质微生物”。
 
  3.普洱茶的制造过程应该由云南茶厂和茶商共同完成,而不是把新茶直接推向消费者。香港茶仓通过长时间的仓储,已经形成了如茅台“酒窖”的原理,正是这样的“茶窖”,得以形成陈年普洱独特的老茶香。茅台酒出不了茅台镇,那里特殊的生态环境,培养出特殊的微生物,导致出了茅台镇就变味儿。
邹家驹:漫话普洱茶
  4.普洱熟茶的制作历史,最早应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香港联兴隆,南记,宝泰,同安等茶商就已经发明了发水快速生产普洱茶的方法。云南七三年以前都没有熟茶生产的记录,但五零年代到七零年代香港茶商就发明了便利快速生产普洱茶的方法-人工发酵加工普洱茶。
 
  5.清代后期,有人用北越茶叶生产圆茶销往港澳、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区,意图与福建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竞争。港澳茶客称其为“北越茶”或“河江茶”。陈化后的北越茶,色黑、叶薄、条细、味苦不甘,茶汁少,不耐泡,有一股特殊的“越南味”。当时来说,消费者对北越茶只喝不存。
 
  6.一九七四年云南人工发酵普洱茶实验成功后,几十年来基本上出口的都是熟茶,生茶比重不大。尚未陈化的生茶,不是定义上的普洱茶,在外贸部的出口统计和海关分类上都列入绿茶类。
邹家驹:漫话普洱茶
  三.结语:
 
  放眼普洱茶市场,尽是乌烟瘴气。浮躁的商业意识浑浊了历史,人们陷入一个又一个困惑之中,是茶叶的错?历史的错?
 
  香港人懂做普洱茶却不懂做文化,台湾人懂做文化却不懂做普洱茶。与香港饮用普洱茶的历史相比,台湾短得多,终于引来一片江湖混乱。
 
  徘徊在当今普洱茶市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繁华落尽,满地忧伤。任何行业都有起有伏,在这个寒冬,难免会多些悲凉和惆怅,迎接新的希望,祝福大家好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zhuanti/88307

(0)
上一篇 2020-01-26 16:28
下一篇 2020-01-27 02:07
中国茶文化

相关推荐

  • 张金凤:不如归来吃杯茶

      读一篇文章,作者描述自己家乡田野之上飞过的一种鸟,叫声奇特,听起来仿佛在说“吃杯茶,吃杯茶,不如归来吃杯茶”。读到此处怅然而叹,人生的禅机,尽在这飞翔生灵的吟咏之中,而红尘劳碌…

    2019-12-05 茶专题
    369
  • 张涛:十六岁辍学郎,今日茶叶中坚

      十六岁,花一般的年纪,这个年纪应是在教室里为自己前途奋斗的时候,而张涛,提早地步入社会,开始谜一样的未来。

    2019-12-26
    524
  • “天价茶”事件负责人被拘 茶馆被罚50万证照吊销

    4月14日 讯:@中国新闻网:【“茶馆宰客”后续:罚款50万元,吊销营业执照!】据@上海黄浦,两名日本学生共消费2114元,实际支付1040元。12日,警方对上海仪科亭茶业有限公司股东郭广彬及茶托陈坤,予以治安拘留五天的处罚。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对公司处以50万元罚款,吊销营业执照。

    2019-06-25
    641
  • 雨花茶量减价增 推迟10天上市

      雨花茶是南京的特产,但因干旱雨水少,今年的雨花茶上市时间推迟了10天,而且产出少。

    2019-10-01
    412
  • 四川茶客的“三花”龙井茶经

      作为一个男人,喝酒脑壳痛,抽烟又没瘾,实在有点“英雄气短”。好在我爱喝茶,还可以抵挡一下。俗话说“久病出良医”,喝了几十年茶,也喝出了一点小经验,尤其对于“泡茶”,不是自吹,至少南充多半茶楼茶馆的服务员应该喊我“老师”才对。
        
      我每次和朋友们上茶楼,都是“自我服务”,叫服务员把茶叶、茶杯和开水瓶送来,由我自己冲泡。我这绝不是不相信服务员,而是担心无知的她们把茶叶糟蹋了。我曾经猜测,南充茶馆的服务员,可能大多是径直从街头招来就“上班”的。如果她们也经过“培训”的话,恐怕记住的只是一杯茶几元钱,茶客可以临走付款,也可以“茶到即付”,还有就是必须笑,等等。至于最重要的怎样才能把一杯茶冲泡得“恰到好处”,也许从来没有人教过,或者说茶客们很大方,从来没有要求过。
        
      要说我的“喝茶史”,应该从我当“产业工人”时算起。那时候年轻,又是光棍,业余时间除了到大北街图书馆阅览室和文化宫阅览室看看本就不多的报刊,其余时间就喜欢和朋友到茶馆喝茶摆龙门阵。那时候不像现在,“正人君子”是绝不在茶馆里“泡”的。但我坐茶馆的习惯,却传自于父亲。父亲年轻时先上学后教书,课后喜在茶馆里看书或会友。1949年后又常常带我们几兄弟到茶馆“休闲”。所以我年轻时爱坐茶馆,估计是一种“家学渊源”。
        
      我当工人那时候,吃饭要粮票,吃肉要肉票,买茶叶也要每月一张的茶叶票,南充人叫“号票”。我用此票买得最多的是“三花”,即简称的“三级花茶”。此茶一是便宜,二是商店里这种茶最多,是当年的“主旋律”,三是南充人当时也普遍爱喝花茶,受其影响,我自然不能“免俗”。花茶的确很香,可惜那是掺杂其间的梅花、桂花的香气,不是茶香。从现在的“专业”角度视之,“三花”其实是相当不高级的。但当时不管这些,反正茶馆里的茶不要“号票”,从工厂下班后,就直奔茶馆而去。有时候朋友先到了,朋友一边招呼我落座,一边遥向柜台高叫“一碗三花”,热气腾腾的盖碗马上就端过来,摆在了我的面前。那时候不计较茶的好歹,主要是“摆龙门阵”。几个臭味相投的朋友一通天上地下这里那里中外古今的神吹乱侃,直吹到肚皮饿了,要么一起到隔壁面馆吃一碗“臊子面”(一角三分,二两粮票),要么分头回家“各吃各”。
        
      “三花”就这样喝了大约二十年,其间偶尔还喝过“一花”(一级花茶)、苦丁茶和沱茶之类,一直喝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只是听说过的各种名茶也“纷至沓来”,于是我放弃“三花”,转而喝开了其他茶叶。
        
      告别“三花”以后,我喝的主要是绿茶。据我观察,多数南充茶客在喝茶方面也上了一个不小的档次。
        
      喝绿茶,头等重要的是冲泡。恰恰在这方面,很多朋友马虎了,结果冲成了一杯“糊汤”,看得人心痛不已。有的人把上好的绿茶放在漂亮的保温杯里,滚沸的开水冲进去,马上旋紧杯盖,其下场也等于“焚琴煮鹤”。正确的泡绿茶其实非常简单,决不能有任何形式的盖子。最好是敞口玻璃杯(其他杯子也可以),先倒入开水(95℃左右),占杯子的三分之一,再放茶叶。少顷(冬天10分钟夏天20分钟),待杯里的水温低下来了,再倒开水于杯内至杯子的大半部分,这就可以慢慢“品茗”了。如此冲泡,就不会把每公斤1500元的茶叶泡成和每公斤15元的茶叶一个味道。
        
      现在的市场,茶叶的价格高低差别大得惊人,乱七八糟的规格也叫人眼花缭乱,不太容易搞清楚。仅以龙井为例,从一百多元一斤的低档货,到上千元甚至几万元一斤的“极品”;从浙江杭州西湖附近的狮峰、梅家坞等地所产“西湖龙井”,到近些年遍地开花远至长江中游地区出品的“龙井”,全靠各人的经验和眼光,当然,更凭各人腰包的胀或瘪。我的经验,像我们这样的一般百姓,买龙井的话,400元(一公斤)以下的就可以了,买竹叶青,不必超过300元(一公斤)。
      
      最后还想再说说普洱茶。此茶的名声原来并不大,后来据说可以延年益寿,对高血压等十几种疾病有疗效,而且耐保存,室温状态搁十年二十年都不成问题。不像娇惯的绿茶,放到第二年就“跑味”了,所以普洱茶前几年突然像房地产那样陡然升值,引来一阵爆炒,然后又大降。普洱茶虽然遐迩闻名,但对喝惯了绿茶、花茶、红茶、乌龙茶的茶客而言,它却没有什么“香气”和“味道”。因此我从不买这种“富贵茶”,我喝过的普洱茶都是朋友送我的。

    2019-09-30
    364
  • 倚邦,除了喝曼松,我们还能喝些什么?

      《本草纲目拾遗》和《滇海虞衡志》中都曾记载:“古六大茶山,以倚邦、蛮砖味较胜”。倚邦在普洱茶历史上曾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是倚邦的曼松,曾经作为贡茶敬献给紫禁城里的九五至尊…

    2020-02-26
    608
  • 福建首家新三板上市茶企被罚,茶企上市之路该如何走稳走好?

      6月8日,中国证监会官网发布的一条消息,引起茶界广泛关注。   福建证监局查明,福鼎白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白茶股份”)存在以下违法事实:一、2017年年度财务报告中存在虚假记…

    2020-06-16 茶专题
    596
  • 市场上“新”茶真假难辨 购买需当心

    原标题:“新”茶真假难辨讯:“明前茶,贵如金”。4、5月份新茶上市,沉寂一冬的茶叶市场也逐渐升温。

    2019-04-29
    459
  • 市面抹茶多以绿茶粉冒充 想尝新产抹茶得等五一后

         讯: “味道怪怪的,有点苦。”前日,刚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池小姐通过微博给本报留言,自己大爱抹茶味的蛋糕和奶茶,但在南京市场上吃到的和国外差距很大。“是不是品种或者环境污染导致口感上有差别?”

    2019-04-28
    513
  • 酒楼被诉卖“三无”茶 消费者索十倍赔偿

    原标题:酒楼被诉卖“三无”茶 消费者索十倍赔偿

    2019-07-12
    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