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丹青妙笔玲珑,红莲凝炼清泓

福建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编者按:本文由“弘益茶道美学”公众号授权福建白茶网转载发布,其他媒体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以下为原文:

青花瓷|丹青妙笔玲珑,红莲凝炼清泓

编者按:本文由“弘益茶道美学”公众号授权福建白茶网转载发布,其他媒体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以下为原文:

色流香,青胎素描慢拂弦。慢拂弦,岁月浮华,一梦千年。《忆秦娥·青花瓷》里如是说。作为中国传统瓷器的主流品种,几千年兴盛不衰,除了青花瓷有着独特的美感,更是因为符合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才遍行世界。

青花瓷起源于唐代,前史价值非常高,虽然宋代也有青花出产,但仍归于初级阶段,发展缓慢,传世器物很少。元代青花瓷用料更为精细,基本上采用波斯进口的“苏麻离青”,也称“苏渤泥青”,工艺趋向老练,尤以江西景德镇青花瓷最为精巧,有一定数量的青花瓷器传世,成为当今各大博物馆的珍藏品和各种拍卖会上的抢手货。

唐代的青花,史称青花瓷的滥觞期,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胎质多粗糙疏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胎釉之间施化妆土。器型以小件为主,有复、碗、罐、盖等。从出土文物来看,当时的青花主要供外销。

到了宋代,青花反而走向了衰败,主要是由于青花不符合当时社会的主流审美。

而及至元代,青花迎来了历史上的一次大发展,因为当时的统治阶级为蒙古族,青花瓷以素雅青白,上绘明蓝的风格特征得到了整个社会的一致喜爱。元青花纹饰的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为主,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

元青花器物普遍胎体厚重,并且大型器物是分段制胎,通常具有明显的修胎痕迹,而从元代延祐元年开始明确“双角五爪龙纹”及“麒麟、鸾凤、白兔、灵芝”等,臣、庶不得使用,成为了之后考古区分官窑民窑的依据之一。

明清时期,青花的发展分为两个部分,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复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

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由于古时候烧窑采用松柴,烧制时间长,因此胎体釉料中所含矿物质析出凝结,形成青花瓷特有的艺术特点。这种结晶感不仅没有破坏画面,反而形成了深浅不一的蓝色,使得画面线条色彩更为丰富灵动,时至今日,反观这些青花,釉料深可入骨,凝结点深蓝浓郁,墨而不黑,在太阳光下看隐隐泛着蛤蜊宝光,极其迷人。

朝代的更迭里,纷繁复杂的青花纹饰有很多,除了中国的传统吉祥纹饰之外,还创造了大量的青花特有的纹饰,比如缠枝莲纹,藤蔓缠绕婉转,配上青白素底,衬托出青花瓷器特有的内敛孤高。

在今天,现代的景德镇工匠检验学徒手艺是否合格也通常会让他绘画缠枝莲纹的器物,因为器物大多为圆形器,缠枝纹上下蜿蜒,花叶众多,画面的整体安排,细节刻画都不容易把握好,一旦衔接不对,便会出现断枝少叶,疏密不匀的问题。所以从古至今,缠枝纹一直是审美入门高端收藏经久不衰的经典纹饰。

转眼到现在,虽说科技发展后,要想烧制出光洁莹润,青白分明,纯净无瑕的青花瓷不是什么难事,但因为现在烧造的窑口已改为气窑或者电窑,几乎是见不到青花瓷表面那透骨泛光的烧结点了,不过景德镇代代相传留下来的精工绘画手艺却一点没变,弘益手造,景德镇精工定制——手绘青花缠枝纹仿古盖碗,带您穿越回三百年前的明清盛世,通体三才盖碗,手绘缠枝莲纹,首尾相接,枝条舒展圆润,花叶错落多变,整体疏密有致,俗称“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如果您有一方茶空间,那一件称心好器便是锦上添花,缠枝纹三才盖碗,无论是入门新手还是多年茶客,都能手持淡然,每次望见,赏玩实用,亦能不焦躁不沉闷,于此,便可称之为好器。(来源:弘益茶道美学;作者:天岚晨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xueyuan/chaju/9171

(0)
上一篇 2019-05-08 05:30
下一篇 2019-05-08 08:34
中国茶文化

相关推荐